“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能源经济人才培养”,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山西大学校赛于2024年3月29日下午在山西大学东山校区思创楼243、244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比赛旨在激发大学生崇尚学术、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能源经济领域高级人才,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智力支持。比赛由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大学碳达峰碳中和学院、山西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会组成的校赛组委会主办,分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两个赛道同时进行,共有来自全校各学院的41份作品参与校赛角逐。校赛组委会特邀太原科技大学鲁锦涛教授、山西财经大学柳亚琴教授以及我校梁红岩老师、贾蕊老师、任力军老师、李苗老师担任评委。竞赛现场气氛热烈、专业水平极高,围观现场答辩的同学称之为“神仙打架”。
本次比赛严格遵循国家级比赛赛程要求及规范,校赛组委会秉着将比赛办成“精品赛事”的理念细化了各项细节。第一,本次比赛先经过通讯评审环节,对未进入现场答辩的作品均给出专家评审意见。第二,本次比赛邀请校外专家担任评审组组长。第三,本次比赛设置回避机制,如担任学生作品指导老师,则不允许担任评委。第四,本次比赛设立申诉机制,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如参赛者对评审结果有异议,可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同时,为鼓励同学们学术成长,校赛组委会设立了合适的入围门槛,确保多数作品能进入校赛答辩环节进行展示。
【本科生组】
活动伊始,我院副教授任力军老师对比赛规则和比赛流程进行介绍。任老师表示,期待同学们带来精彩的作品及出色的汇报。
本次比赛本科生组共有23个小组,各小组的作品类型多样化、选题广泛,给现场的评委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选手们从多样化的角度,包含碳排放政策、新媒体、城镇化等视角,以及制备超级电容器、煤矿瓦斯、零碳发电技术等技术发明类视角,结合计量经济学、大数据等方法,以清晰的逻辑汇报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选手风采】
本次比赛中,选手们结合作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结论进行讲解,从多方面展现了学术风采。
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21级经济学专业的熊睿洋同学,在异质性环境规制的背景下对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政策效应使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得出部分环境规制对交通碳排放减排效应有限、绿色交通教育减排效果显著的结论。
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安家祥、古典琦、要永兴和田修齐所在团队则从政策引领、研发目标和成果规划以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讲解了Mxene制备超级电容器的可行性以及未来巨大的潜力。
【精彩瞬间】
其他选手的表现也非常精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评委点评】
每组选手汇报完后,评委老师们对作品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作品创新性、数据来源可靠性以及作品规范性问题等问题进行提问和点评,进一步与选手们更深入地探讨。
任力军老师从研究机制的角度出发,指出在研究时,同学们一定要理清两者之间的理论机制,如两者通过什么流程或者中介相关,否则会导致对题目的相关概念不清,存在只是对作品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而与实际的联系较少的问题。
鲁锦涛老师从行文规范的角度出发,建议选手们一定要注意作品的行文规范,并且提交的作品与汇报时的PPT内容要统一起来。同时对于经济类作品,重点内容应放在经济分析方面,相关作品的结论要进一步细化,考虑问题的角度尽量全面。
李苗老师从研究思路出发,指出选手们对于作品的研究思路要从整体进行把握,找到足够支撑论点的期刊文献来支撑作品,扎实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最后,任力军老师进行点评与总结。任力军老师表示本次比赛的作品类型丰富多彩,不仅有经济类作品,也有技术类作品。从作品的研究问题、跨学科交叉、学术论文的设计三个方面给选手们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同学们在选题时应清楚作品要做什么,研究问题是什么,从而展开研究;二是本次比赛跨学科交叉非常有意义,跨专业的学科交叉使同学们的参赛作品质量更高;三是通过比赛同学们应该掌握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如何设计以及科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认识到不足之处,为将来打好基础。
【研究生组】
【选手风采】
本次比赛中,参赛选手们展现了他们在能源经济学中的创新思维和严谨态度,从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详细讲解。他们逻辑清晰、镇定自若,用形象的例子、清晰的图表搭配过硬的理论知识,从多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学术风采。
张任涛、高佩、陈逸桐、吴怡所在团队就资源型地区气候行动减排效果与国家气候目标要求之间是否有差距,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细致量化,设计地区实现国家气候目标的行动路线规划三个问题进行阐述。
来自2022级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任淑君同学,聚焦供应链金融加速能源企业碳减排进程的新视角,关注供应链金融从“金融”效能向“绿色”效能的有效拓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索供应链金融与能源企业碳排放的关系。
孙润珂、王鹏鑫团队建立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交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框架,从主体和工具双重视角界定异质性环境规制的内涵,分析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交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交互作用。
【精彩瞬间】
其他选手的表现也非常精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评委点评】
各组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们就作品选题、规范性、创新性等各方面进行提问、点评与学术交流。
梁红岩老师从选题的角度对选手参赛作品进行点评,指出选题内容可以更加宽泛。本次比赛多数作品聚集双碳,实际上除了双碳以外,还有很多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能源经济类选题,例如山西能源保供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影响等。
柳亚琴老师从文稿制作方面出发,建议在文稿制作方面,呈现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适当加入短视频等。
贾蕊老师从选题意义方面出发,指出在学术研究中,选题应注重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从选题方面吸引评委。
最后,梁红岩老师指出,这次比赛填补了以往比赛缺少实证分析的薄弱点,同时希望在之后的科研过程中同学们要紧跟国家战略前沿,在比赛的基础上继续精雕细刻,实现项目的真正落地。
【经验分享】
赛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三位同学,下面是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安家祥同学、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张任涛同学以及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谢瑞恬同学的参赛分享。
来自化学化工学院、获校赛本科生组一等奖的安家祥同学分享了比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有关作品规范问题、如何取舍需要着重展示的亮点和知识上的困惑,但是在解决这些难点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接下来,家祥同学表示接下来会不断提高参赛作品,争取在下一阶段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最后,家祥同学建议学弟学妹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同时要多多关注自己领域的前沿科技问题,保持问题意识,有新的发现要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
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张任涛同学分享了选题灵感来源,确立“立足山西”和“能源经济学术创意”两个基本点,考虑了地方特色与比赛主题,也是现实问题同比赛主题的紧密结合。同时,任涛同学表示在比赛过程中数据收集和整理是个庞杂的任务,这部分的工作量很大。任涛同学表示下一步计划主要从完善研究内容、积极解决问题并加强团队合作以及与其他同学学习交流、共同进步三个方面展开。最后,任涛同学建议学弟学妹们坚持学习、不懈努力、勤于思考,没有一蹴而就的研究,灵光乍现的想法是长期坚持学习和坚持思考的水到渠成。
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谢瑞恬同学分享了在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如何在三分钟内把几万字的论文内容清晰准确的表述出来是一个难点,但是参加这个交叉学科的比赛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考面。最后瑞恬同学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比赛准备阶段要积极向指导老师请教,同时需要注意论文的行文规范及格式问题。
【校赛组委会建议】
Spring
校赛组委会老师认为,山西是全世界典型的能源经济区域,各类能源经济研究要素富集,我校学子在该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有着天然的优势。大学生参加能源经济学术竞赛,是落实我校“有组织科研”和“做有用的学术”号召的极佳舞台。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已经正式入选《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大赛影响力逐步扩大。近年来,参加竞赛对同学们科研能力提升、考研、保研和工作面试等都是一项亮眼的加分项。校赛组委会老师也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给出建议。首先是比赛的准备时间问题,好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打磨,特别是研究性质的作品。本年度校赛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都经历了一年以上的时间准备,建议有意参加下一届竞赛的同学们,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竞赛作品设计可以同课程论文、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等结合起来,提早动手设计作品、联系老师指导。校赛组委会也在此发出英雄帖,邀请各路能源经济“大神们”相约明年的校赛现场。另外,只要感兴趣、肯下功夫,一年多的时间“小白”也可以升级为“大神”。其次,鼓励全校范围内跨学科的作品选题、跨学院组队。立足山西资源型省份,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跨学科作品更容易出现高质量作品。第三,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并重,侧重经济分析,本届比赛有不少作品技术分析部分较好,但是能源经济比赛中的经济分析内容相对薄弱;要注重当代技术方法和展示手段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后是在作品类型上,除了学术论文外,也可以以创新设计、研究报告、泛能源大数据的形式参赛(本届比赛要求非论文研究类作品进入省赛的数量占比40%)。
本次比赛的宗旨和目的是“赛以促学,学以致优,促进交流,增强学术气氛”。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此次大赛展现出我校学子优秀的科研能力和我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期待未来同学们带来越来越多高质量的作品,也预祝选手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表现优异,取得更高的成绩!
【获奖名单】
本科生组获奖名单
研究生组获奖名单
编辑:知行传媒中心采编部郭欣然
图文来源:高林怡、杨宝欣、白雨榕
预审:吕旭升
一审:张 静
二审:丛建辉
三审:石艳霞